13708200161
点我发信息
 
诚挚服务 » 资讯 » 劳务中介 » 正文材料销售 材料采购 劳务法规 劳务输出 建筑劳务 劳务中介 

【新农村】三农聚焦:“春风”作伴去打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23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网易新闻  浏览次数:5

本报记者 陈泳

春早人也勤。新春时节,正是我省劳务大军外出的高峰期,为了给广大城乡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增收渠道,我省各级劳务组织与工作机构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早动手,开展春风行动、搭建劳务合作平台、组织农民工回乡创业……阵阵春风扑面而至。

劳务输转迎“春风”

春节期间,当人们还沉浸在合家团圆的幸福之中时,全省各级劳务组织已经像往年一样忙碌起来。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在临夏市新华街广场召开了一场劳务合作专场招聘会,来自江苏无锡、苏州、张家港、常熟等地的30家企业带来了8000多个用工岗位,临夏市、临夏县的未就业大专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共计3000多人参加了招聘会。在这次“春风送岗位”行动中,前期报名及现场达成意向性协议1800多人。

据临夏州劳务办主任曹海忠介绍说,近年来,甘肃、江苏两省劳务办通过对接开展劳务协作,临夏州建立了以江苏省为主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就业基地,先后向无锡等10多个市的100多家企业输送转移就业人员8583名。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陇西县首阳镇的王进常一大早就坐着班车到了县城。正是一年一度的庙会时间,县城内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而王进常的心思却不在逛庙会、看秧歌上。原来,当天县劳务办在鼓楼广场集中宣传并现场登记报名外出务工人员,准备今年继续外出务工的王进常正在给自己找“东家”。

今年27岁的王进常在服装制作行业打工已经5年多了,在天津、武汉都工作过,几年下来,他不但用打工挣来的钱给家里盖起了新瓦房,还添置了一辆农用车。他说:“外出打工虽然辛苦,但能挣来钱,大家都愿意出去。我们村上许多人初十以前就走了,我这已经算迟的了。”在用工宣传点上,王进常拿着几份企业宣传彩页认真比对起来,他扬起其中的一份说:“信誉度好、工资待遇高的用工企业肯定是我的首选。这个青岛芳瑞服饰有限公司好像不错,我有个同乡去年在那工作过。”说完,他赶忙挤进人群向现场的工作人员咨询企业情况。

陇西县劳务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正月十五的庙会是各乡镇进城人数最多的时候,正值春节过后劳务人员纷纷外出务工之时,县劳务办每年都要利用这个时间加大劳务信息宣传力度,促进劳务输转。仅正月十五当天,现场就有208名有意向的外出务工人员登记报名。

不仅仅是在临夏、定西等市州,春风行动专项活动温暖着陇原大地。在天水市,两节期间,市、县、乡通过组织开展40多场次的劳务招聘会,与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务工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557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在陇南市,从2月14日开始全市各级劳务部门全面投入工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出行服务,仅仅4天时间,全市已输转富余劳动力超过18万人;

在庆阳市,各县(区)劳务工作机构在春风行动期间将陆续举办招聘会21场次,全市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15万人……

劳务组织显“神通”

2月27日,甘谷县3200多名务工人员乘坐从上海、江苏等地租用的62辆豪华型大巴,欢欢喜喜地踏上了远赴苏州的“淘金”之路。用60多辆大巴集中跨省输转,是我省劳务输转中不可多见的壮观景象,而组织这次输转的,正是当地一名劳务经纪人张维林。

从2006年开始,张维林在甘谷县当起了劳务经纪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往苏州企业送去的第一批人就达到1670人。今年春节,他一次性就组织了5000多人。张维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主要得益于他成功注册了全省第一个以个人名义申报的劳务品牌“维林电子装配工”,有了品牌效应,自然便有许多务工人员找上门来。

有品牌,还得有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方式,多年的劳务中介工作,让张维林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他说:“简单的招人、输转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用工市场,只有招工、培训、输转、维权一体化,才能提高务工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符合外地企业的用人需要。”为了达到劳务一体化的目的,在注册品牌的同时,张维林还成立了甘谷电动缝纫培训学校,注册成立了“腾达职业介绍所”。如今在全省,像张维林这样的经纪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劳务经济组织也不断壮大。

劳务经济组织与经纪人在劳务市场大显神通,但如何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劳动者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成为政府部门的好助手,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贴心人,是全省各级劳务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去年4月,定西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了劳务输转行业协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协会通过借助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等多方力量,在理论研究、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调查、劳动信息交流等方面出谋献策,为政府部门的劳动输转工作提供了及时的决策信息,为各类就业服务和劳务输转组织提供政策指导和业务帮助,方便了劳动者就业,明显加快了定西市劳务经济工作市场化运行进程。

定西市劳务办主任汪卫东说:“在定西市目前所处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新形势下,定西市劳务输转行业协会在促进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就业协调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劳务“托起”新农村

周庄村是武山县有名的劳务示范村,全村每年有600多人走出家门,在建筑、餐饮、加工、运输等行业工作,年创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如今,村里许多人家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3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周庄村,只见两排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旁,绿化带、路灯、环保垃圾箱一一俱全,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在不远处的文化小广场上,有几个孩子在玩耍。乡上的干部鲍向东说:“现在虽然还在正月,但年轻人早都出去打工了,其他人都在村外的蔬菜大棚里呢,中午的时候村里基本没人了。”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一个村民都对如何劳务致富有着各自的见解,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现在外面的钱还是不好挣,但回乡创业既能致富又能帮助建设自己的家园。6年前,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周柏林凭着自己在外地建筑行业学来的技能,带着村里的十几号人在本乡搞起房屋粉刷工作,现在他的粉刷队1年照工作4个月算,人均就要拿到1.5万元。他说:“在外打工学来的技术,用于在本乡本土创业,成本就能小很多,现在村上已经有许多人在当地打工。”

42岁的村民周调成曾经在杭州打过工,属于外出务工比较早的一批人,他现在在村里经营着一个蔬菜营销点。他说:“几年的务工经历为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许多挣钱的方法。考虑到我们这里家家种蔬菜,我就回乡从当一名蔬菜经纪人做起。”周调成主要挣的是周边菜农买菜的代办费,去年一年,从他手里流通出去的蔬菜达80多万元,而他一年辛苦下来,也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

周调成说,如果没有外出务工的经历,自己肯定还过的是“土里刨食”的日子,是劳务经济让全村人的思想都活了起来,大家的日子也好过了。

去年,随着经济走势和区域格局的变化,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呈现出一个新特征,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数量逐步增加,省内转移就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省劳务办副主任朱国祥说:“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有力助推,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会越来越多。”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诚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蜀ICP备16025539号-1